广告文案被粗暴解读,你怎么看?
- Fri Sep 04 11:21:53 CST 2020
-  | 作者:问长文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案觉醒 , 作者:问长文短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DGuider立场
《问长文短》第2期
Brand| 贝壳找房
上午9:00,用一个创作问答醒脑充电。
文案人每天都面临被解读、审核、暴破和拆解。你的作品不由你作主。面对读者的粗暴解读,品牌方也无可奈何。
例如,贝壳找房的这个案例结尾处,有一句精巧的文案:
『用心说再见
用 VR 再相见』
这句精心设计的文案,对传播策略的起到画龙点睛的提升。
可网友看过后,却直接怼上了创作者:
『是说VR和离婚更配的意思吗?
婚都离了还需要用VR回味的意思?要是舍不得就别离呀!』
『看不懂分手跟房子有什么关联?强行煽情,太牵强了吧?』
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往往伴随着极个人化的见解。他们多习惯于抓住单一的信息点,对整个作品大加批判。
作品是说舍不得分开,要用VR跟前任再见吗?当然不是!
然而,在用户留言时,在他脑子里,这显然已是既成事实。用户看了作品一眼,大脑就开足马力往歧路上解读,拉都拉不回来。
可这并不是广告作品想引导用户建立的认知。
贝壳找房用一个很世俗的生活题材,讲了一个很饱满的品牌故事。
看完短片,不禁怀疑故事编剧直接借用了大女主咪蒙的爱情素材。
不同观念导致的生活隔阂,终究不会有翻转。在女强男弱的爱情里,越走越远似乎是早已写好的结局。
业务员介绍 VR 看房多便捷时,男主随口一答:『是啊,之前都没顾的上看』。
起初,总觉这句对白出现得突然且僵硬。
待把作品重看两三遍后,才觉得它才是短片里最具分量、最具支撑力的一句神文案。
男主为什么感叹之前没顾得上看房?
因为看房时,他所有注意力都倾注在女主身上。他眼里只有她,没有房。
一句简短对白,刻出了大女主在男主心里的重量。
女主规划装修时,他像是一个没有主见的跟班,满口都是应承的好话。在他眼里,有她在的房子就是『家』。
爱一个人,能看到她全身上下都散着光。后来爱还在,可这道光渐渐暗了。
爱不下去的两人,从装满回忆的屋里搬出,并把房子挂在网上出售,这是生活里常有的事,也是二手房的重要来源。
房子不在了,家也不就再了。
人们习惯于记录每个重要人生阶段的喜怒哀乐。
贝壳看到卖方市场的用户需求,提出帮客户免费摄影 VR 视频,永久存档的服务承诺,硬生生辟出一个全新的服务市场。
如果要卖房,选择贝壳平台做交易服务商,给全屋拍摄 VR 留影,跟曾经的家做一次正式的告别,给内心留一个念想,这是一个满是人情味的大洞察。
理解这一洞察后,我们能读懂这句核心文案的意义所在,也能理解女主在翻看自己小家VR 视频时的泪如雨下。
『用心说再见
用 VR 再相见』
《家的告别式》可以是充满喜悦的旧换新,也可以是满是遗憾的终场离别。
五味杂陈,悲欢难料,才是生活。
以上,是把作品嚼碎后捋出的创作逻辑。
只有文案同行才细腻分析内容的讲述方式。其它人不会逐行扫描作品细节。他们只凭直觉和心情判断喜欢和讨厌。
在对外界的认知和反馈上,人人都是一位『暴君』。没有人会认真看你我写什么,关心内容想表达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粗暴的拆解。
作为创作者,我们又不能完全忽视读者望文生义的曲解。毕竟它代表一大部分读者的认知状态。
工作中,你的用心有没有被粗暴对待过?你是如何消化自己的创作被无端曲解和误读?你如何回应用户对作品的『任性批判』?
你 的 见 解 就 是 答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