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打败台积电?
- Tue Sep 29 09:48:05 CST 2020
-  | 作者:Stella Cheun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进击波财经 , 作者:Stella Cheu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DGuider立场
时间一眨眼,就进入了九月中旬,这个夏天,过去了。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但这个初秋,寒的不只是天气,更是那早已享誉世界的国产手机大佬——华为。
在美国那日益严格的限制措施下,台湾半导体制造商台积电(TSMC)已于2020年9月15起终止为华为供货,这也意味着从此台积电不再为华为代工旗下麒麟芯片。对于华为来说,已经涉及到了生存问题。即便华为从更早之前便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可这一天来临时,未来的复杂性仍然令其感到了时代寒风的扑打。
(图片来源:Tadviser)
而最终决定屈服于美国政府制裁决定的台积电,也不得不失去华为这第二大客户。如果常识有用的话,美国的出口禁令会为台积电的营收带来重大打击,然而在这里,实力与价值才代表了一切。即便是在疫情之下,台积电的表现,也远比预期中要好太多。
台积电之碾压式实力
去年11月,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表达过一种忧虑:当世界不安静时,台积电将成地缘策略家的必争之地。一语成谶。
在今年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上,华为余承东透露,在今年秋天华为的新一代Mate40将会和大家见面,同时将搭载华为最新一代的麒麟芯片。但余承东也谈到,由于受到美国第二轮制裁影响,这颗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或将成为绝响。
(图片来源:链闻)
我们引以为傲的,也是手机端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麒麟芯片大概率就此成为绝版,而华为海思的芯片制造代工厂,就是台积电。
台积电的影响力不止于对一家客户公司,而是能左右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纵观业界芯片生产商的三甲,英特尔因迟迟无法量产7nm而遭受广泛质疑,三星已放弃当下,梦想着能依靠3nm技术革新在2030年反超台积电。而台积电对三星的回应则是高调宣布将在明年量产3nm,并有望在未来三年左右实现2nm制程工艺。
二号种子三星的美梦还没开始做,就被台积电无情粉碎了。
绕不过的台积电
半导体芯片,现在已经是这个世界能够运转的核心。手机芯片业只是其冰山一角,但是其对芯片的性能需求,已经代表芯片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其中,行业领袖高通的芯片多由台积电代工,苹果、华为海思的自主设计芯片则几乎全部由台积电代工。三星和国内一众厂商的高端芯片通常都采用高通的骁龙,间接也是来自台积电。
PC行业目前两家独大,AMD早已放弃自产芯片交由台积电代工生产,而INTEL则因为AMD在架构上及市场上对自己的逆袭,和自身芯片生产制程与台积电相距太远,不得已在今年7月底宣布将旗下部分高端芯片交由台积电代工。
这7纳米晶体管找代工的消息一出,INTEL股价应声下滑,而台积电股票则跳升近10%,创出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Financial Times)
曾几何时,张忠谋对三星赞不绝口。而现在,包括三星在内的强大对手都在向台积电“俯首称臣”。台积电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半导体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优势,而半导体行业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者恒强,新入场的玩家想要取代其中的角色,难如登天。
下图是2020年3季度的半导体代工业全球预测收入,INTEL是具有强大芯片制造与生产能力的厂家,但鲜少为其他厂家代工生产,故不在此列。
(图片来源:IT之家)
如图所示,第一名的台积电占据了过半市场份额,第二名是三星。但三星的制造工艺已被台积电全面甩开,长期展望只能依靠价格战争夺低端市场,实际上与台积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早在2015年,当时还同为苹果A9系列中央处理器代工的三星与台积电,就曾有过一场意外的14nm与16nm之争。
当时,台积电采用16nm制造工艺,而三星则是采用14nm制造工艺。按理来说,三星掌握制程优势制造的A9即使没有实际的性能优势,也不应比台积电的16nm工艺要差。但是实际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大家拿到使用了A9处理器的苹果6S手机时发现,使用台积电16nm工艺的手机,不论是发热量还是续航表现都优于三星的14nm工艺。
(图片来源:Redmondpie)
为此,台积电与三星闹到最后不可开交,苹果不得不站出来解释调停。
我们知道,苹果对品控有着强迫症一般的偏执,争议的结果就是下代的A10处理器全部交由台积电代工。
而占据市场份额第三和第四的台联电与格罗方德(格芯),也早已放弃12nm之后的先进工艺,专注于成熟工艺了。
半导体代工开创者
台积电对半导体代工制造产业的意义,也并非领头羊这么简单。事实上,半导体代工制造业就是由台积电一手开创的。从这方面看,说台积电的创办人张忠谋(Morris Chang)为“半导体教父”毫不为过。
现代半导体芯片产业有三种模式:从设计、制造到封装一条龙全包的,称为IDM模式;专注设计的称为Fabless模式;而专注代工制造的就是Foundry模式。
在台积电之前,半导体工厂都是包揽从设计到生产一条龙的IDM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是一种重资产模式,需要长期而且大量的资金投入,门槛极高。想像一下,如果你要从头开始追赶像INTEL这样的公司,需要自主设计,自己生产与封装,这其中的技术壁垒之高,相信即使是外行也不难理解。但是现在,依靠台积电的先进半导体生产制造技术,AMD只需要专注于CPU核心技术开发,就可以与INTEL展开竞争,并在市场上具一席之地。显而易见,台积电居功甚伟。
台积电之前,也并不是没有半导体代工生产,但都不专业。而且对于掌握半导体生产技术的厂家而言,肯定要优先保证自家产能,在此之外才会帮其他人代工。而且如果委托方是自身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即使是愿意代工,恐怕也多加刁难,设下层层条款。而站在委托方角度,显然也很难放心地把自己的核心技术交给竞争对手。
有一个小例子,虽然不是芯片代工业的,但也可以管中窥豹。2010年,当时还是安卓手机明星厂家的HTC,与三星就有过供货争议。HTC旗下的HTC Desire系列拥有强大的硬件配置和独特的Sense界面,与三星的高端手机形成直接竞争关系。后来,包括Nexus One和当时的国产旗舰联想乐phone,都遭到了三星的AMOLED屏幕断供。三星的官方答复是产能有限,但吊诡的是,诺基亚的旗舰却仍然有屏可用,区别是当时诺基亚并不生产安卓系手机,而是采用自家的手机系统。
事实上,在当时就有三星故意不供货的传闻,而非三星官方所谓的产能不足。到了2013年,HTC公开谴责三星利用上游配件供应商优势打击HTC,属于不正当竞争,更是坐实了三星对HTC的打压。
仅仅是使用上游厂商的配件,都有被断供的风险,何况是自己交出设计,由其他厂家负责生产?
所以,一些只具有设计能力的厂家一直期待有一家专业的芯片生产企业,能保护他们的设计与生产,而不是偷窃他们的技术或限制他们在市场上得到的竞争优势。
张忠谋做到了。而且他做得更加专业:他创办的台积电不生产任何自家芯片,而是完全依照客户的需求来生产。后来张忠谋回忆道:“我在德州仪器工作25年,曾任半导体集团总经理,已经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来到台湾,还要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我就觉得没有路啊,已经望尽了嘛,只好辟一条新路,也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了。”
这个创新,不止创造出一个半导体代工制造产业,也细分出了一个专业的半导体设计产业。一直以来,新兴半导体公司很难同时拥有优势的设计与生产能力,但是现在依托台积电出众的工艺技术,他们可以放心地将生产这块交由台积电负责,而自己只需要专注设计就能够与传统大公司展开竞争。
像现在的高通、苹果、华为海思、英伟达(早期AMD具备芯片生产能力,但后来将其出售为代工厂,即格芯。随后,全盘将自家芯片生产外包)都是走的这条路线:专注于芯片设计,受益于台积电的专业生产,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乃至成为行业龙头。
后来,有记者采访张忠谋,问道:“你创办台积电的时候,是否把INTEL当为标杆呢?”张忠谋回答道“我创立的是自己的标杆”。
遥想台积电刚成立没多久的时候,张忠谋还要厚着脸皮把自己的老朋友,也是当时INTEL总裁——格鲁夫骗到台湾,费尽唇舌才能拉到一些INTEL懒得做的小订单。但不得不承认,正是依靠“INTEL都找台积电生产”这个金招牌,才让台积电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
而到了现在,INTEL不得不把自己旗下的高端芯片交给台积电生产,也在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台积电的工艺之先进。在市值上,台积电已逾4000亿美元,而INTEL还不到2100亿美元。
张忠谋对台积电的核心竞争力总结是:技术领先、制造优越和客户信任,三者缺一不可。同时,张忠谋一直强调要先于客户需求开发技术,对竞争对手形成降维打击。像刚才提到的那样,三星宣称要靠3nm技术在2030年实现对台积电的反超,但转眼台积电就公布明年量产3nm,3年后实现2nm的量产,不留一丝想像空间给三星。
对于华为海思,台积电表示了遗憾,但是不得不遵守美国的法律,于美国开始限制后停止为其生产芯片。而2019年,华为是台积电的第二大客户,贡献了14%的营业收入,业内有声音认为,损失这位天量订单客户,或对台积电营收造成影响。
但台积电回应道,今年半导体需求旺盛,华为的订单损失已有其他客户补上,预计今年营收较去年上涨。
台积电的损失被补上了,那么华为呢?曾经也被称为时代宠儿的华为,又该何去何从?
说到此处,不得不感慨万千:华为与台积电,本都是时代弄潮儿,相扶相依。但当涉及到政治,而分道扬镳之时,才能看得更清晰明白——他们既被时代造就,也造就了这个时代。价值与实力,始终都是傍身之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