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日历 营销导航 热门搜索 使用技巧
广告营销案例

    您的体验已到期

    免费领取会员>

    既然《后浪》是B站宣传片,也应该让人看到B面

    • Wed May 06 12:05:20 CST 2020
    •  | 作者:欢喜Fancy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欢喜Fancy , 作者:欢喜Fancy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DGuider立场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先看很遗憾,按照联合国对青年的定义——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的群体,我已经不能过青年节了(我会告诉你我可是享受过青年节放半天假的人?)。但青年不是按照年龄来定义的,我想很多人会同意这个看法的。谁还没一颗年轻滚烫的心呢!很遗憾,看完B站青年节发布的品牌宣传片《后浪》,我全程冷漠脸,内心毫无波澜。要知道,我平时随便看点煽情电影都能爆哭的人,连我自己都有些无法理解自己。很遗憾,有太多人试图去说服对这部片子有不同的看法的人,你怎么可以不感动呢?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后生可畏啊,他们拥有选择权,他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内心OS:得了得了,彩虹屁也要有个度。)我有遗憾没错,但不能掩盖这部片子本身制作挺好,享受大家一片赞誉的事实。辩证来看,如果这是A面,那说说遗憾之下的B面也未尝不可。01我在看到这部片子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第一感受正能量满满,好像央视的一档古早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啊(我上学那会儿看得挺多),不过,这也太不B站了吧。如果你问我什么才“B站”,举个例子,疫情期间,钉钉在B站一战成名的那部在线求饶的短片算是一个典范。互联网大厂们对B站风格可是心领神会,行动也不落后的。然后看到央视联合出品,联合发布媒体有: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新京报、澎湃新闻、观察者网,我就完全能理解了。再说选择speech的形式,本身就带有浓重的说教感。讲真,扪心自问,谁都年轻过,哪个年轻人喜欢被说教?内容方面,职业病作祟,作为一个长文案爱好者,一看完视频,我就忍不住文案写得真好。面向青年对象,何冰老师演讲时的慷慨激昂,处理得也非常好。另外,写长文案是一件特别需要勇气的事,因为你写得越多,意味着信息暴露得越多,在如此大量级的传播下,文案是被放在显微镜下去接受审视的,有人要吹毛求疵,抓住其中一两个字来诛心,你也拿他没办法。一旦做这件事,长文案面临的风险是比一句话slogan要大的。包括我自己看到“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而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这句话时,心里都不由得咯噔一下:不免有些站在道德高地的嫌疑,是否意味着嘲讽和否定这部片子的人是弱小的人呢?这样去想的人肯定大有人在,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截取部分言论就扣帽子盖棺定论是一种不太成熟且狭隘的做法。看上下文,看传播场景,不过度解读发声人的动机,是近些年我对自己的要求。文案本身从修辞到语法,已经有太多人解读了,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从内容到形式,如果以一个业内人士看普通的广告作品,我觉得中规中矩(也就是不那么B站,这跟甲方需求息息相关,算不上缺点)。对执行方胜加而言也绝不是他们最好的作品,但是作为案例拿出手绝对没问题。对宣发方而言,选择不那么B站的方式,并选择在五四青年节的时机发布,动机都不用去猜很明显。从讨论的热度看,这部片子的宣导效果应该说大大超出预期,堪称2020年第一个刷屏级的案例。从朋友圈炸出一堆从来不泡B站的人说看得热泪盈眶就可想而知。02说实话我真的不关心别人有没有转发这部片子到朋友圈,发不发都是自由,你管别人的动机是啥。别人都在转发,你不转发就有优越感了吗?一把年纪了优越感来得这么廉价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真要作为传播案例来分析,我把会关心转发这个案子的大概划分为三类人:一、自动代入“前浪”的人,真心被内容打动——现在的年轻人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真幸福!如果我有什么要对年轻人说的,片子都帮我说出来了,你们也看看;二、自动代入“后浪”的人,年轻真好,我好牛X。我也玩B站欸,B站这次太有排面了,中国油管,官方盖戳,牛;三、业内及相关人士,对片子本身质量认可或有其他想法,我要分享给其他人看看,听听不同的声音。当然还有基于其他的一些想法,不一一赘述了。我姑且可以划到第三类人,回答开头我为何一反常态,对这部片子如此冷静呢?因为始终有个很直观的感受绕不开,我无法说服自己代入其中的前浪或者后浪任何一种角色。我觉得这部片子对大部分本应该被关照的青年们,关照得太少了,直白点就是他们直接被忽略了。更多的后浪不是穿着 cos 服在上海最繁华的金融区摆拍跳舞,而是穿着土里土气的校服在教室里挑灯夜读;更多的后浪不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早早地去国外留学,而是写个论文还要自己搭梯子翻墙;更多的后浪不是从小浪遍了全世界,而是每年能和爸妈出省旅游一次就乐开了花……这种选择性缺失让我心里很不舒服。你不能在歌颂A面的时候,假装B面不存在。诚然这个世界遵从二八原则,优秀的20%精英青年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未来。他们自由学习一门语言,一门手艺。拥有选择的权利,所热爱的就是自己的生活。但是忧伤、迷茫的青年们就毫无意义了吗?那些连加班都无法拒绝的青年们就毫无意义了吗?即便我觉得自己已经比我上一辈强太多,比好些同龄人都优秀不少,但是如果视频中宣传的就是代表国家未来的青年,不好意思,我觉得我不配。再说“前浪”,前浪就好说多了,我真的没有自恋到,觉得自己有资格仅就着宣传片的内容,告诉后浪们,你们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我很清楚,你的“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别人让渡给你的。爸妈们没有爱好,没有梦想吗?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梦想让给了生活,让给了你。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推前浪是历史的客观规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哪一代人的成就不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真的不要太自恋了,以为自己是前浪就可以代表后浪去发言?03如果是五六年前,看到这部片子我应该会心潮澎湃,感动得不行,写下“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然后火速转发到朋友圈。但是现在的我不会盲目感动了,我知道这是成长赐予的礼物。就像看电影,我很分得清什么是爽片,什么是对我真正有价值的电影,爽片在我的生活中应该占多少比例。我同时也无比崇拜那些愿意去关照大多数镜头下没有去关照的底层人士的导演。拍《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的肯洛奇,拍《燃烧》的李沧东,拍《小偷家族》的是枝裕和,拍《小武》的贾樟柯……他们在我心中永远比那些拍莺歌燕舞的导演伟大。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有人关心他们的生活现状吗?而身处精英阶层的,明明享受到了各种红利,还想着要去割韭菜。很多人不是没有看到,是觉得别人的死活与我无关没必要关注。因此这个时代有这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关照底层大多数的人文关怀才显得足够可贵。B站这部片子就像一部大爽片。爽片的A面是娱乐,是开心欢笑,B面是时间的损耗,脑袋空空如也。如果站在国家机器的立场,五四的时候来这样一个宣导鼓励歌颂年轻人,歌颂美好的片子,我觉得没什么大毛病,最多人文关怀还不够,境界未到。如果是B站自己想对B站的受众说些话,我觉得这个片子是不合格的。破圈,被主流承认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这其中有代价,失去的东西恰好是当初让小破站发展起来的东西。对自己的用户说话,只给人看A面,不给看B面,这不真诚。04说回五四青年节,许倬云老先生在最近的访谈中说到,五四在精神方面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主义,肯定人对自己的自主权。青年人的节日,青年人的故事应该让青年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哪怕不是每一个都正能量,每一个都闪闪发光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哪怕其中有些声音丧丧的,哪怕是有些不合时宜的,那也让他们来说。给他们发声的机会,不要假装理解他们,更不要扼杀任何一种你们不喜欢的声音。这才是前浪对后浪的尊重。献礼青年就像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待,希望世间所有的美好,你都能享有。这份心意,青年们心领了。礼貌地说声谢谢。他们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这是他们的自由,请不要剥夺这种自由。多年后,少年变成了中年,恍然大悟,原来父母当年对我说的都是真理,真后悔当年没有听他们的。你看即使是后悔,也要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当下的争论没有意义,请把一切交给时间。
    欢喜Fancy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链接粘贴成功,ctrl+v 进行复制

    链接粘贴成功,ctrl+v 进行复制

    扫码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登录即视为同意《用户协议》

    二维码失效

    刷新

    注册成功,赠送你10天会员体验权

    注册失败,请检查信息后重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