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默认翻译为中文,点击可切换回原语言
已切换成原语言,点击可翻译成中文
案例简介:
案例简介:
麦当劳 | 那些只有在为人父母后才懂的难堪与尴尬
案例简介:
麦当劳 | 那些只有在为人父母后才懂的难堪与尴尬
案例简介:
暂无简介
麦当劳 | 那些只有在为人父母后才懂的难堪与尴尬
暂无简介
基本信息
暂无评分
已有{{caseInfo.tatolPeople}}人评分
创作者
案例详情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1.0px Helvetica;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1.0px Helvetica;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min-height: 13.0px} span.s1 {font-kerning: none}提起熊孩子,可能有大多数的人都能讲出一大堆熊孩子对自己做过的那些“罪恶滔天”的事情。如果你在公共场合遇到那些吵闹不堪的孩子,你烦的还不仅是孩子,甚至还会对站在旁边手足无措的父母投去鄙夷的目光。在多数人的认知中,孩子的不守规矩归结于他缺乏家长的管教,而作为父母来说,一方面他们认为孩子总有一个认识世界的过程,所有人都不是生来就能够懂得成人世界的礼仪规则;另一方面,抚育孩子本身就是让人身心俱疲的一项艰巨任务,有时候并不是不想管,而是用尽了一切办法也依然拿这些“小魔鬼”没有办法……毕竟靠打骂来教育孩子的方式已经不再流行,而作为父母来说,因为孩子太过年幼而不懂事就动手打骂,是在不太忍心。其实,面对自己亲生但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的孩子,这些父母也觉得难堪,毕竟,没有人愿意自己一出门就招人烦。对于身为父母的人来说,周末带孩子出门是一个刚需,一是为了亲自活动,二是为了让他们体验这个世界,但如果孩子很熊很闹腾的话,究竟去哪里才更合适呢?瑞典的麦当劳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周末亲子时光”的策略,是1970年代麦当劳为了抢占儿童市场所制定的,同步推出的还有麦当劳的开心乐园餐。在麦当劳看来,如果对于小孩来说,他们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套餐,而不是从父母的盘子中分得食物,那么他们会很开心,而孩子开心也会让他们的父母开心。麦当劳的开心乐园餐甚至影响了整个快餐市场,在麦当劳推出之后,汉堡王、肯德基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儿童套餐。虽然这个策略对于现在的麦当劳来说不是最主流的与消费者沟通的策略,但他们是不是也会拿来使用。就像这一次他们在瑞典市场所做的这一支广告一样。最早麦当劳的亲子策略成功,源于他们对孩子的洞察,而这一个案例的动人之处,则是源于他们对父母的洞察,而不论是70年代还是当下,在他们的这一个策略中你能看到的除了麦当劳在诠释开心和幸福之外,其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沟通技巧:平等。当年他们希望对小孩平等,让他们和大人一样享有一份属于他们年龄层的套餐,而现在他们希望对那些疲于带娃的父母平等,给他们一份理解和友善,让原本因为带娃而疲惫的身心有一个喘息的机会。虽然不知道这支广告能够为麦当劳在瑞典地区的品牌形象收获多少成绩,但看完案例之后,不得不说你觉得它是一个Nice的品牌。
涵盖全球100万精选案例,涉及2800个行业,包含63000个品牌
热门节日97个,23个维度智能搜索
-
项目比稿
品类案例按时间展现,借鉴同品牌策略,比稿提案轻松中标
-
创意策划
任意搜索品牌关键词,脑洞创意策划1秒呈现
-
竞品调研
一键搜索竞品往年广告,一眼掌握对手市场定位
-
行业研究
热词查看洞悉爆点,抢占行业趋势红利
登录后查看全部案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