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默认翻译为中文,点击可切换回原语言
已切换成原语言,点击可翻译成中文
案例简介:
案例简介:
饿了么:送给上海的拼贴诗
案例简介:
饿了么:送给上海的拼贴诗
案例简介:
暂无简介
饿了么:送给上海的拼贴诗
暂无简介
基本信息
暂无评分
已有{{caseInfo.tatolPeople}}人评分
创作者
案例详情
饿了么写诗了。在人民广场地铁站,饿了么写了19句拼贴诗送给上海,每一首情诗,是对上海的爱,也是我们生活在上海的缩影。你为什么爱上海?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爱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烟火,更爱上海的每一种生活。而作为来自上海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饿了么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表白上海。对上海的喜欢,是浪漫而诗意的。对上海的表白,也是如此。于是,饿了么从平台上214个品牌logo中摘下文字,拼贴成一句句情诗,也串起了在上海的生活。这19句拼贴情诗在人民广场地铁站里,吸引了大家驻足打卡,每个人都能从字里行间读到自己爱的上海。情诗写出了我们在上海的自在与适意,走近细看,会发现诗中的许多文字都来自我们在饿了么上常点的奶茶店、咖啡店、便利店、餐厅...除了地铁站的情诗表白,饿了么还用一支治愈短片,捕捉上海的诗意片段。沪语独特的腔调,将一句句情诗娓娓道来,说尽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浪漫。其实拼贴诗并不是近期才有的产物,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就兴起了“Cut-up Poem”这一创作形式,David Bowie、滚石乐队、Radiohead等都曾用拼贴诗的形式写下很多经典歌曲。(David Bowie写《Blackout》时的拼贴素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Herta Müller创作的拼贴诗)“拼贴诗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诗人”,许多人都能从身边发掘素材,抓住生活中的灵光乍现,拼出自己的一首小诗。它打破了文本的限制,素材可以是书籍、报纸、甚至包装盒。这次饿了么的拼贴诗素材,就打破常规,都来自平台上的商户logo。长乐路的局站在马路边也能喝叫醒上海的可以是Brunch也可以是四大金刚喜欢有落叶的上海也喜欢不扫落叶的上海在上海穿得奇奇怪怪1点也不奇怪不过,从海量商户中一个个找到对应文字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所以在提出拼贴诗的创意时,大家都担心执行上会很有难度。但饿了么的客户给了这个创意足够的信心和支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对接几百个商户,完成了繁琐的前期准备工作。因为都对上海有各自的喜欢,客户也和我们一起共创了这些文案。虽然遗憾没有每个字都找到对应的商户logo,好在还是尽力邀请到了214品牌加入这场表白。最后特别感恩“出演”拼贴诗的所有品牌,是饿了么和他们一起把你爱的上海送到你手上。正是上海的每一种生活,拼成了我们爱的上海。
涵盖全球100万精选案例,涉及2800个行业,包含63000个品牌
热门节日97个,23个维度智能搜索
-
项目比稿
品类案例按时间展现,借鉴同品牌策略,比稿提案轻松中标
-
创意策划
任意搜索品牌关键词,脑洞创意策划1秒呈现
-
竞品调研
一键搜索竞品往年广告,一眼掌握对手市场定位
-
行业研究
热词查看洞悉爆点,抢占行业趋势红利
登录后查看全部案例信息
如果您是本案的创作者或参与者 可对信息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