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默认翻译为中文,点击可切换回原语言
已切换成原语言,点击可翻译成中文
案例简介:
案例简介:
东芝:一碗米饭的跨海实录
案例简介:
东芝:一碗米饭的跨海实录
案例简介:
暂无简介
东芝:一碗米饭的跨海实录
暂无简介
基本信息
暂无评分
已有{{caseInfo.tatolPeople}}人评分
创作者
案例详情
今年是东芝发明电饭煲 70 周年,这位 “家电圈老炮” 搞了个大动作 —— 推出行业首款 1000 元 + 价位的真空电饭煲「东芝小白露Pro电饭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为什么让干饭人看完直接下单了。70 年大佬带着 “真空黑科技” 下凡了过去,真空电饭煲总被贴上 “高端贵价” 标签。这次东芝偏要 “技术下探”:既要打破高端市场的定价壁垒,让更多人用得上黑科技;又要悄悄植入 “高端电饭煲选东芝” 的认知,从卖产品变成 “占心智”。不聊参数,只讲故事?这波思路绝了按理说,推新品总得狂砸技术参数:什么 “立体 IH 加热”“6 层厚釜内胆”… 但东芝发现:普通消费者根本不爱听这些!他们只关心一个问题:“花 1000 多买个电饭煲,能让我家米饭变好吃吗?”于是,东芝换了个赛道:不拼参数拼共鸣。中日干饭人,因一碗米饭“破防”了《一碗米饭的跨海实录》 这次,我们拉来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拍过《再会长江》的 “中日文化传声筒”),拍了部《一碗米饭的跨海实录》。片子没说一句 “买它”,却让无数人看心动了。上海陈阿姨,为了照顾在日本上学的外孙,经常中日两边跑,平时总会研究什么菜最适合配米饭。面对中日“米饭”的文化差异,陈阿姨表示:在中式餐桌上,干爽分明、晶莹剔透的米饭更衬菜肴美味。与上海陈阿姨不同,北海道日本大米推广大使Yukako,为了让米饭更好吸水,她会先浸泡大米三十分钟再开始煮,煮出来软糯鲜甜,更突出米饭本身的口感。面对中日“米饭”的文化差异, Yukako表示:在日本家庭中,配菜更多是为了衬托米饭的味道。最后镜头钻进日本新泻工厂,从东芝工厂的技术视角切入,衔接前两章的家庭场景,揭秘 “真空黑科技” 如何兼顾中日不同米饭烹饪习惯和需求,让电饭煲更好地成为连接两种饮食文化的载体。执行三线发力:从 “种草” 到 “拔草” 一步到位纪录片当 “文化名片”竹内亮的镜头里,没有硬广,只有真实的生活:陈阿姨为外孙研究中日菜谱,Yukako认真浸泡大米 30 分钟…一碗碗米饭背后,藏着东芝 “适配不同饮食文化” 的技术实力。片子不仅在中日网友中火了,连中国驻日大使都下场点赞转发。动画让米粒成 “干饭导师”怕大家还是不懂 “真空技术”?整了部动画《一粒米的奇妙旅程》:拟人化米粒 “阿芝” 亲自演示 —— 真空环境下如何 “喝饱水不烂糊”,IH 加热如何让每粒米 “360° 翻滚变香”。复杂技术秒变 “动画片剧情”,老人小孩都看明白了。《一粒米的奇妙旅程》 老用户成 “野生代言人”发起 “我与东芝电饭煲的故事” 征集,老粉们纷纷晒单:“用了 9 年还在一线战斗”“煮的米饭自带高光”… 真实证言比广告更动人,新用户看完直呼 “想给我家锅换个岗”。从 “刷屏” 到 “爆单”,数据不会说谎声量炸了:全网曝光超 5000 万,深度互动破 50 万,网友追着问 “哪里买”;销量疯了:京东 1000 元 + 价位段直接冲上 TOP1,首发就卖爆 2000 台,成交额破 400 万;心智稳了:用户评论区彻底 “沦陷”——“看纪录片种草了”、“用了才知道,米饭真的不一样”,“高端电饭煲选东芝” 的认知,悄悄扎进了干饭人心里。只能说,东芝这波操作太懂消费者了:比起 “我有什么技术”,大家更想知道 “你能给我什么生活”。当电饭煲从 “厨房工具” 变成 “文化载体”,谁能忍住不喊一句:“老板,来一台!”创作人员名单黄汇东、林伟程、林广锋、吉高强、何秀权、林索菲、吕忱恬
涵盖全球100万精选案例,涉及2800个行业,包含63000个品牌
热门节日97个,23个维度智能搜索
-
项目比稿
品类案例按时间展现,借鉴同品牌策略,比稿提案轻松中标
-
创意策划
任意搜索品牌关键词,脑洞创意策划1秒呈现
-
竞品调研
一键搜索竞品往年广告,一眼掌握对手市场定位
-
行业研究
热词查看洞悉爆点,抢占行业趋势红利
登录后查看全部案例信息
如果您是本案的创作者或参与者 可对信息进行完善